在翔安新圩
有一座隐藏在山间的咖啡园
正吸引着厦门乃至周边地区的市民来此休闲旅游
那便是台商刘进安的
岩谷咖啡农场
“一开始,土地拿下来后,我不知道要种什么,和家人朋友一直在讨论,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种咖啡。”说到种咖啡,刘进安告诉记者,之所以会有如此选择,一方面是觉得如果从事水果种植,担心会和周边村民有矛盾,为避免冲突,才做下的决定。另一方面,咖啡是属于卖方水果,易保存,不用急于出售。“其他水果熟了,就要赶紧采摘,赶紧卖,不然很容易烂掉,咖啡不一样,采摘下来,只要没有被炒过,都可以长年放置。”正是这两个因素,让刘进安与咖啡结缘。结果歪打正着,让他做出了漂亮的成绩。目前,整个福建省大面积种植咖啡的只有两家,厦门就只有岩谷一家。岩谷咖啡农场,也为翔安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标签。
在经营岩谷咖啡农场之前,刘进安很少喝咖啡,更是从没种过咖啡,为了把农场做好,从2008年农场成立到现在,刘进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其实,农场到现在都还没开始盈利,所有资金都是拿陶瓷厂那边来投的,而未来这个投资还将继续。”刘进安说。
从陌生到熟悉,为了能对咖啡精通,刘进安花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请教专家。他还从台湾引进品质好的咖啡种子进行试验培育,花了半年时间才培育成功。“我们这里的咖啡树的品种是来自台湾的阿拉比卡,我也尝试了其他的咖啡豆,但都失败了,只有这种咖啡豆能适应这里的纬度气候,长势非常好。”刘进安介绍,为了做得更好,自己还选择用工厂的技术来处理咖啡豆。特别在咖啡豆的烘焙上,人工烘焙,可能会受到天气、心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但刘进安说,自己买的是美国全自动的烘焙机,不管谁操作,做出来的品质都是一样好。
一般咖啡豆从种植到销售,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在2014年,刘进安的第一批咖啡豆开始出售,客人的反响都很好,到了今天,咖啡豆的销售也已经成农场重要的收入之一。但刘进安告诉记者,自家的咖啡豆还没有QS认证,不能直接上市,只能放在农场里出售,或通过朋友之间的口碑介绍来售卖。“我们现在的咖啡豆出售方法,是学习台湾茶农的做法。台湾很多茶农,都有固定的客户,每年的茶叶都是直接邮寄到对方手上。虽然种植的量不是很大,但销路都很好,不会出现积压。”刘进安说,希望岩谷咖啡也能走这条路,拥有更多的长线客户。但刘进安也透露,明年,自己可能会盖一个观光工厂,申请QS认证,这样咖啡豆就可以在超市和商店的货架上出售,让更多的人认识岩谷。
除了做好室外的布置,刘进安对农场休闲大厅的打造也花了不少功夫,整个大厅做成了全玻璃式的温室花园咖啡馆,大厅里面配有科技设备,水帘与大排风扇的结合,同时天花板和外墙是玻璃结构,能保证室内冬暖夏凉。在对室内进行装饰时,刘进安也收集了许多山林里常见的朽木,添置鸟巢等自然的配饰,与咖啡农场的整体环境相得益彰,同时,也具有浓浓的艺术美感。刘进安表示,像装饰用的陶土罐、石头、木头边角料,这些东西平常都会被当成垃圾扔掉,但在他的农场里却得到了很好的加工利用。
与其他的休闲农场不同,作为咖啡休闲农场,一开始,游客多是对咖啡感兴趣,人数上就受到了限制。为了摆脱这一困局,刘进安也做了很多努力。他围绕咖啡,推出了很多“动手做”的项目,如咖啡黄金蛋、咖啡冰淇淋等等,让游客来到这里,不仅仅能观赏咖啡树,还能够体验DIY咖啡烘焙,品尝台式农家菜。刘进安表示,这些东西他一开始也不懂,都是边做边学的。“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到台湾去看,学习他们好的内容。”刘进安说,“台湾的休闲农业经营水平领先大陆十年,很多成功的地方,我们去复制,再根据自己的需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用了。就像这座玻璃馆里屋顶上的装饰,就是学习台湾,用的全部都是活的植物,让整个温室玻璃馆不仅美观,还很环保。”
刘进安告诉记者,日后,他还将计划发展咖啡的衍生品,如咖啡果可以酿造咖啡酒,咖啡果里面的果胶可以制造面膜等。聊天中,刘进安有感而发地说,有了这座农场,总感觉自己好像比以前做得更多。的确,记者发现,一个简单的农场涉及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领域,要全部做好并不容易。但刘进安表示,自己做得还是得心应手。因为农场的建设是慢慢循序渐进,并非一蹴而就的。
从开荒育种开始,刘进安在岩后山谷搭建自己的“咖啡王国”。
目前,岩谷咖啡农场的发展速度还相对较慢,但在刘进安心里,这种事情是不能急的。“国外那些百年的品牌,都是重质不重量。他们并不是靠着仅仅十年二十年发展,砸钱做广告就能成功的,而都是一代一代用心做好,才有今天的成就与口碑。我的农场经营也是一样,慢工出细活。要将这座农产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