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鹭”多年颇感慨
第十届海峡论坛刚刚落下帷幕,在多个会场都可看到潘耘泓的身影。这个立足厦门从事农村休闲旅游、研学等多个文化方面的台湾青年,已在厦门深耕多年。潘耘泓说,随着大陆飞速的发展,文化交流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台湾很多经验可供借鉴,可以做大大陆市场这块饼。
“厦门乃至整个大陆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谈及在厦门的工作生活,潘耘泓语气中颇多感慨。作为台青创客,潘耘泓来到厦门已经近十年,他创办的厦门熊有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之前潘耘泓曾在大陆其他城市待过,两相比较,他觉得厦门对台商、台青很照顾,像备受称道的台商子女教育问题、台青登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台青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等,“对减少台青登陆就业、创业后顾之忧提供了实打实的帮助”,潘耘泓说,他会将这么棒的资讯向台湾的朋友多传达。
来厦门之前,潘耘泓曾在台湾学习了医疗救助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现在社会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如果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简单救助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潘耘泓说,初到厦门之时,他就想如何为更多的人带去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近年来,一个热门词汇是“游学”。参与者众说纷纭,有些认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有些则抱怨华而不实,除了到名校大楼里转转,与学生老师打个招呼,就是“成群结队、拖着拉杆箱随处看看风景或者到商场血拼购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到生活的真谛。”潘耘泓说道,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理念,备受中小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他希望能够在参与中彻底解决“只旅不学”“只学不旅”的问题。
“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潘耘泓说道。
“我们的项目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潘耘泓介绍,最近这几个月,他们还和很多社会组织达成合作,按照他们的需求,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项目。
“厦门除了地理位置、气候、语言跟台湾相似,让我最想要留下来的是,我在这里跟台湾的家人沟通事情是有共鸣的。”潘耘泓表示,“比如这边下雨,台湾也可能在下雨,那边台风来了,这边过一两天也会受到影响,有共同话题,感同身受。毕竟出门在外拼搏,家人不在身边,精神上支持很重要,而厦门跟台湾是最契合的。”
“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以产品贸易居多,设计、文创的也不少,如何做好结合是重点。”潘耘泓对自己的专长有着明确的认识,他选择以设计作为突破口,因为这是他的基础所在,“我觉得大陆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都需要有创意的设计理念,而这正是我的核心发展。”
作为一个台青创客,对潘耘泓来说,如何拓展业务、寻求合作成了当下的“第一要义”。除了利用两岸资源外,他还积极参加更多研习会和义工活动,在互动中寻找商机。
“在大陆,要有更开放的心态,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去尝试。”这是潘耘泓在厦门创业的心得。在他看来,台青融入社会需要付出努力,因为接地气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很多人、事、物不能只想说这个跟你有没有利害关系,目的性不要那么强,要多学习。”
“一个人会非常辛苦。”潘耘泓感慨地说,初期他都是一个人单干,找客户就成了他最大的问题,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是可以两三个公司一起来做,这样一来,力度会不一样,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全面,这是一个合力的过程。“在海蛎文创园内,很多项目都是大家一起来做,这个给我减少了很多的压力。正所谓海蛎抱团,匠心筑梦。”潘耘泓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