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出生于台中的王乃仙,从年龄上来看,是“实打实”的台湾青年,但是,与当前这一批批跨海来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不同,由于10岁起就随父母来厦门定居,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毕业,乃至后来因“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工作之故,带领上千家台湾企业走南闯北到各地参加展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陆通”。
由于年龄相仿,初来乍到的台湾年轻人跟热情的王乃仙很谈得来,对于她这个“老厦门”,大家总爱向她请教。王乃仙最近最常说的是三个字:“接地气”。究竟如何接地气,她有很多心得。
“既然在这里生活,必须要体验这里的不同。”王乃仙说,这就是一种分享,只有融入了在地生活,你才能真正融入工作。但自己本身也要有融入当地的欲望,这才是接地气的开始。
有些产业,台湾起步比较早,跟世界接轨更深入,属于台湾的优势产业,比如传统制造、服务行业、文创设计产业等。王乃仙说,早期有些台湾设计师到大陆来,因内地施工团队的合作方式与台湾施工团队还是有些差别,不论施工质量、设计和审美,导致初来乍到的设计师无法适应,设计出的商品概念前期都无法被大陆市场接受。
大陆目前创业环境比台湾好,但台青来此创业仍远不如想象中容易,远离家乡舒适圈适应新环境,最需锻炼强大的内心。所以,对于想来厦门创业的台青,她总是说:“想要留下来,就要不怕输。”但不论哪个行业,跨地创业与工作都需经过调整心态、提升个人抗压能力,改变思维,这都是学习的过程,她本人也在学习当中。
因为从事展览工作,接触的展览项目对接人都来自大陆各省份,东北、西北、江浙一带的展览人工作态度、合作风格截然不同,自己从中也学习很多。“展览工作七年了,目前也挺能适应的,我现在的口语用词也都完全大陆化了,只是说话语调还尚未改变而已。”王乃仙说。
学习的对象当然也在身边。虽然从事的是“传统”的展览展会,但个性好交朋友的王乃仙,结交五湖四海各个年龄层各个行业的朋友。现在大陆青创正夯,她身旁就有从事青创基地的台湾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台湾青创的政策,“这样一来,有需要在大陆创业的台湾朋友问我,我也能跟他们分享台青创政策,例如,分析大陆的台青创业基地要如何申请补贴的简单流程?哪个产业项目适合哪个青创基地等等信息。”
此次在清华大学“紫荆谷创新创业之旅—创业家激速锻造研修班”,就是王乃仙结合自身工作做未来创业计划的一个接地气的学习。“我们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痛点,如何把目前展览的资源做延伸?进而去拓展其他的事业?我把展览写成创业项目,跟创业团队脑力激荡,向导师请益。”王乃仙介绍,这些瓶颈和关卡希望能有所突破,与大陆创业导师、创业成功者学习,也是一种接地气的正确姿态。
这一两年,她还组织台湾朋友一起到西藏和新疆自由行,自己做攻略,自己制定旅游计划,让台湾朋友体验当地大美新疆异域风情、挑战珠峰大本营、感受西藏雪顿节等。
这么多城市中,王乃仙最喜欢新疆和西藏,已经连续造访新疆三年。她喜欢新疆特色异域风情人文,西藏浓厚宗教信仰与大自然赐予的美景;而苏州是她认为最适合工作及生活的城市,那里不像在上海那么的紧迫,又是生活节奏速度较快的,当地工业区也有很多外企,国际氛围浓厚;至于厦门,她说跟台中很像,很美丽,但也太安逸。